扬州市公道镇民俗文化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

  • 2025-09-04 19:21
  • 来源:新华网
  • 发布者:柳暮雪   阅读量:14589   
分享到:

近日,一场由扬州市邗江区委宣传部主办、邗江区公道镇人民政府承办,各村文艺团队与公道镇老年大学文艺团队共同参与的“茉莉花开”文艺直通车演出活动,在公道镇谷营小区广场火热开演。这场充满乡土气息与时代温度的文化盛宴,不仅吸引了周边村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,更在当地持续引发热议,成为初秋乡村最亮眼的文化风景线。

演出尚未开始,广场上早已座无虚席。村民们搬来小板凳,孩子们在广场边缘嬉戏,期待着这场“家门口的演出”。伴随着优美的歌伴舞《扬州小巷》,演出正式拉开帷幕。本次演出的扬剧节目多由本土文艺爱好者自编自导自演,内容紧扣乡村生活、基层治理、文明新风等主题,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,又有现代小品的活力,每一个节目都“沾着泥土、带着真情”,让现场观众直呼“接地气、有看头”。

“这演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!”台下村民王大爷看得津津有味,“远亲不如近邻,互相让一步,日子才能更顺心。”据公道镇党委宣传委员介绍,该小品自编排以来,已在多个村巡演,每到一处都能引发村民共鸣,成为传播邻里和谐理念的“活教材”。

除了传递和谐新风,演出还不忘普及安全知识。扬剧现代戏《白色陷阱》以戏曲形式,让禁毒意识深入每一位村民心中。

小品《拔牙新招》则以幽默诙谐的方式,讽刺了生活中的不文明陋习。作品讲述了一名刚入行的牙医,因操作不规范、卫生意识差,闹出一系列笑话,最终在老牙医的教导下改正错误的故事。演员们夸张的表演逗得观众捧腹大笑,笑声过后,“讲卫生、守规范”的文明理念也悄然植入人心。“笑着笑着就明白了道理,这样的节目我们喜欢看!”现场一位年轻村民说。

精彩的演出背后是公道镇近年来深耕乡村文化建设的不懈努力。据悉,公道镇立足当地文化资源禀赋,始终坚持“文化惠民、文化兴村”理念,一方面组织镇内文化团队深入乡村采风,以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真人真事为创作素材,编排具有本土特色的新作品。期间,被称为“田博士”的当地种田能手徐大中,凭借科学种植带动乡邻致富的事迹,被文艺团队改编成扬剧小戏《种田飞上天》,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奋斗风采,该作品还在全区新作调演中获得一等奖。

另一方面,公道镇还大力发展“家门口的老年教育”,在镇老年大学开设舞蹈、声乐、美术、书法、太极拳、葫芦丝等10余门课程,每班限额30人,既保证教学质量,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。令人感动的是,老年大学的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,平时排练、上课几乎无人请假,不少学员还主动加入文艺志愿者队伍,成为乡村文化活动的“主力军”。

“在这里不仅能学本领,还能登台表演,晚年生活特别充实!”今年68岁的老年大学学员李阿姨,此次在演出中,一曲葫芦丝合奏《月光下的凤尾竹》迷倒了不少观众。她表示,能为乡亲们送上精彩节目,自己心里特别高兴。

公道镇还特别注重培育青少年文化素养,每年暑期都会举办少年儿童才艺大赛,涵盖歌唱、舞蹈、乐器、书画等多个类别,吸引全镇数百名少年儿童广泛参与。大赛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,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热爱。同时,镇里持续多年开展“戏曲村村行”巡演活动,每年为每个村安排1—2场戏曲演出,扬剧、京剧等经典剧目轮番上演,让戏迷们在家门口就能过足“戏瘾”,也让传统戏曲在乡村焕发新活力。

近年来,公道镇以先进文化为引领,通过开展文艺演出、文化培训、才艺比赛等一系列活动,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,强化乡村文化软实力。如今,走进公道镇的各个村落,不仅能看到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,更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。茶余饭后,村民们或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,或在农家书屋看书读报,或在戏曲活动室唱念做打;逢年过节,各类文艺活动轮番上演,欢声笑语充满乡村的每个角落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new.jvvb.cnhttp://new.jvvb.cn/caijing/50626.html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